余罪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扬天下 > 第214章 口水大战

第214章 口水大战(1 / 1)

崇祯十七年的春季,黄河以北的形势风起云涌,自正月初李自成派前锋部队渡河攻占山西平阳之后,河津、稷山、荥河等州县也相继失陷,大顺军所到之处,各个府县的守军多是望风而降。

当初制定战略时,顾君恩让李自成进占陕西,经营关中,再以关中为根基旁掠三边以资兵力。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经营关中”。

但听说前锋势如破竹,山西明军不堪一击之后,李自成决定省去“经营关中”这四个字。

他命权将军田见秀及自己的夫人高桂英及六政斧中的大部分一把手尚书官留守长安。自己则率30万大军于正月初八曰,开始了东征之旅。

随同出征的不仅有大顺军主要将领,还有大顺新朝的各部侍郎等要员,如宰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及顾君恩,喻大猷、宋企郊、巩焴、张璘然、李振声、杨玉林等六政斧官员。

带这些文官出征,用意很明显,那就是打下哪个地方,就要接手治理哪个地方,甚至是要接受大明全部江山的治理权了。

大将刘芳亮率领偏师沿黄河北岸东进,先占领河南北部三府,而后由南而北推进,向保定进军。

李自成与刘宗敏一路为主力,数十万大军号称百万雄师,旌旗遮曰,金戈如林,夹泰山压顶之威一举击破山西西南重镇汾州。河曲、静乐等城相继而下。

李自成不但亲自尤可见,粤稽往代,爰知得失之由;鉴往识今,每知治忽之故。兹尔明朝,久席太宁,浸弛纲纪。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李自成这道诏书同样挺长,与崇祯的罪己诏针锋相对,向明廷发出最后通牒。其内容主要是指斥明廷的黑暗腐朽,申明大顺朝取代明朝的正义姓,合理姓。同时号召全天下的小伙伴们服从新朝号令,一起推翻黑暗的大明朝。

值得一提的是,李自成在这份诏书中提到了“君非甚暗,臣尽行私”。意思是说崇祯这个皇帝不算很昏庸,而把责任推给了大明的整个官僚集团。

和崇祯严厉斥责他的言词一对比,李自成的诏书反而显得更恳切,更具感染力。

崇祯除了指责李自成、张献忠是白眼狼外,着重解释自己的苦衷,但到此时还不肯宣布取消各种摊派,按照他的逻辑,征敛重重都是为了百姓。

这样的罪已诏只是空谈己罪,却没有实质行动,让百姓看到他的诚意。怎么能赢得百姓的信赖与同情呢?

而李自成没有去指责崇祯,反而说“君非甚暗”,转而将矛头指向整个腐朽的官僚集团,这一招非常高明,很显然,提出“君非甚暗”李自成内部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因为崇祯登基以来确实算得上兢兢业业,克勤克俭。直接去指责崇祯反而会让天下人感觉他的话没有依据。

而且这也间接表明了自己的委曲,皇帝还是不错的,有这样的皇帝我本样是不想反明的,奈何全天下的官吏都坏透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啊。

而且把矛头指向大明的官僚还有另一层好处,天下的小民想法往往很简单、很直接,谁向他们摊派,谁向他们加税,他们就认为谁是坏人。

直接去向百姓收税的当然不会是皇帝,而是各地的官吏,李自成将矛头指向这些人,会让天下的小民觉得李自成同学很实在,说到点子上了,这当然更能取信于民。

崇祯不但在军事上连连失败,就连这场口水战可以说也完败了。

这场口水战导致天下百姓更向心向大顺,更多的人认为他是李世民那样的皇帝了,进而纷纷倒向大顺朝。

效果如此之佳,李自成又马不停蹄地北上,连破忻州、代州,唯独宁武总兵周遇吉奋起反抗,结果也战死了。

同时李自成先派游兵进入故关,攻取大名、真定以北。

自己则亲率大军沿着边防线东犯,攻陷大同,巡抚卫景瑗、总兵朱三乐死。代王及其宗室几乎死光。

大顺乘军胜进犯宣府,总兵姜瓖迎降,巡抚朱之冯死。贼兵遂犯阳和,由柳沟逼近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师西面门户,此关一但失守,京城将暴露在李自成兵锋之下

而湖广的秦牧一面关注着京师风云,一面还要为突发的鼠疫伤透了脑筋。

ps:再求月票,求支持

最新小说: 超能暴乱 红警之崛起南洋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大唐无双皇子 温柔坠落 绝对征服系统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皇家娱乐指南 解构诡异全文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